【第一屆管委必讀】社區糾紛免驚,智生活幫你第一屆也穩穩做

成為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員,往往一開始就會面臨各式社區糾紛的洗禮。深夜樓上的神祕噪音、停車位亂堆雜物、梯間瀰漫的菸味——這些都是第一屆委員最常遇到的困擾。許多資深委員分享,住戶平時可能嫌管委「別來煩我」,但一旦發生糾紛或安全問題,住戶們也希望管委「挺身而出」解決。因此,第一屆或是新任管委需要在壓力與期待中找到平衡點,智生活整理資深管委實務經驗和系統工具幫助新上任的委員們有經驗可以參照。

 

只想平安卸任?先學會聰明應對

成為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員,許多人的心願其實很簡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掌聲,但求平安卸任。好消息是想要平安卸任,恰恰需要妥善處理這些糾紛。智生活為新任委員許多資深社區分享,那些任期內風平浪靜、順利交接的管委,秘訣不是遇不到問題,而是懂得用對方法,讓問題「照流程走、有憑有據」智生活專為社區管理而生,內建多項功能協助管委會處理住戶意見並溝通社區事務。
接下來三週,我們透過三個常見案例,看看資深委員是如何智慧地運用智生活 App處理,讓新任管委不擔心「第一屆怎麼做」,穩穩度過任期。
資深管委在這聊社區管理
智生活社區管理系統

樓上噪音吵不停?

「主委,救命啊!樓上每天半夜都在拖家具,我快崩潰了!」
當7樓的住戶小陳在凌晨2點傳來這則訊息時,身為新手管委的你,心裡一定是崩潰的:我又不住他樓上,我怎麼知道是誰?去敲8樓的門?萬一不是他,我不就得罪人了?如果處理不好,小陳會不會到處說管委不做事?
小陳形容,每晚凌晨都聽到「咕嚕、碰撞」的聲音,像是有人在拖移家具,聲響持續良久,導致他和家人難以入眠。更苦惱的是,他無法確定噪音來源是8樓還是其他樓層。直接找鄰居理論怕找錯人,可能引發更大誤會甚至衝突。新上任的管委會成員小張看到這則意見也一頭霧水:第一屆就碰上這種羅生門式的噪音糾紛,要怎麼處理才好?
資深管委怎麼說:
「冷靜,先收集資訊,中立地借助公告提醒。」首先上智生活管理版查看是否有其他住戶也反映過類似住戶意見,瞭解問題的頻率和大致時間,採取以下行動:
1、蒐證與溝通。 張主委先請發出提出[住戶意見]的小陳留意記錄噪音發生的時間點,可以用手機簡單錄下聲音片段以保存證據。根據前輩們經驗,遇到噪音問題可讓住戶先行蒐證(錄音、記錄持續時間)。有了噪音發生時段等資訊,管委會研判可能來源樓層範圍,可以使用智生活社區推播提醒有關住戶
親愛的住戶提醒您:夜間請避免移動或搬運家具,共同維護社區安寧與好眠環境。
此時語氣以禮貌婉轉為主,避免指責特定對象,屬於柔性勸導。
2、發布公告施壓:若上述柔性提醒後情況仍無改善,再次啟動社區公告程序勸導。他打開智生活 App發布公告

降低家具移動噪音,共創安寧社區

親愛的住戶您好:

近日管委會接獲住戶反映,夜間時段不時傳出家具移動聲響,影響大家休息品質。為維護社區的寧靜與和諧,敬請所有住戶共同遵守以下原則:

1️⃣ 避免於夜間(22:00–07:00)期間移動或搬運大型家具。
2️⃣ 如確有需要搬動家具,請儘量於白天時段進行,並輕放物品以降低噪音。
3️⃣ 提醒施工或裝修廠商同步遵守社區安寧時段規範。

依據《噪音管制法》第8條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第72條規定,若於夜間製造妨害他人安寧之噪音,經勸導不聽者,主管機關得處以最高6,000元罰鍰。

讓我們共同維護社區的生活品質,營造安寧、舒適的居住環境。
感謝各位住戶的配合與體諒。

住戶通常感受到壓力而注意。同時等受影響住戶也能看到管委會已經採取行動,心裡有了著落。實務上,多數情況下經過公告提醒,噪音問題就會改善。在這次經驗中,公告發布後的一週內,住戶反饋噪音明顯減小。問題解決了,主委也可以鬆一口氣了。透過App公告、推播,委員既不怕被誤會,鄰居之間也避免了直接對立衝突。
如果問題持續,可以使用智生活APP中的住戶投票決定, 萬一公告提醒後問題仍持續怎麼辦?
資深管委提醒這時候千萬不要自己硬著頭皮去處理,要讓全體住戶一起決定。建議發起「安寧時段」【社區投票】。管委可提案:「是否同意訂定社區安寧時段為晚間11點至隔日7點?期間請住戶避免製造過大聲響。違反者可依規約處理。」
投票說明中引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等法律依據,強調維護公共安寧是法律規定的。
資深管委在這聊社區管理
智生活社區管理系統

下篇預告:車位亂堆物品遲遲不清怎麼辦?

「主委,你看這個停車位堆滿雜物,萬一失火怎麼辦?管委會要不要管?」
5樓的張先生傳來三張照片:鄰近一處汽車車位上堆放了許多紙箱、舊傢俱等雜物,不僅雜亂難看,還可能阻礙逃生通道。他觀察多日,發現該車位車輛長期未移動,疑似被當成儲物間使用。
作為新手管委,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這是他的車位,我能管嗎?」
「如果去說他,他會不會翻臉?」
「萬一處理不好,兩邊都得罪怎麼辦?」
新手主委小林剛接手時,在智生活管理版,收到好幾條相關的住戶意見反映,一時間也犯愁:對方東西放在自己車位,究竟能不能管?直接清掉又怕惹麻煩甚至觸法。好在,這類案子有法條和規約可依循,只要照流程走,你就能保護自己。
分享此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