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來襲、地下室積水?智生活雲端對講機結合手機推播與市話語音,防災廣播不中斷,長輩不必學 App 也能即時收到警報。文中附防淹水自檢清單,幫助管委會防災一次到位。
內容目錄
Toggle豪雨快訊:30 分鐘決定社區財損
每年颱風季節,北部社區地下停車場短短數小時灌進雨水,10 輛車全數泡水;幾天中南部再現 50 cm 積水,里長靠人工廣播才勉強移車。台灣 7、8 月恰逢颱風豪雨季節,各類新聞事件血淋淋地證明:社區淹水緊急通報系統若慢半步,財損就多一倍。
根據氣象局統計,台灣每年平均遭遇 3-5 個颱風直接侵襲,其中約 70% 會帶來超大豪雨。當雨量達到每小時 80 毫米以上時,一般社區的排水系統往往不堪負荷,地下室積水風險急劇上升。更令人憂心的是,從積水開始到達危險水位,往往只有 20-40 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在這關鍵半小時內,如何讓每一位住戶都能收到警報並立即行動,成為管委會最大的挑戰。
傳統的緊急通報方式面臨重重困難。LINE 群組雖然方便,但在緊急時刻容易被其他訊息淹沒,且無法確保每位住戶都會即時查看。廣播受限於設備,往往無法清晰傳播;更致命的是,當停電發生時,大部分社區的廣播系統會完全失聲,住戶在最需要資訊的時刻反而陷入資訊黑洞。
近年來極端氣候頻繁,短時強降雨事件明顯增加。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全台每年因淹水造成的財物損失超過數十億元,其中社區地下停車場淹水案件就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數字背後,代表的是無數住戶的心血與管委會的責任重擔。如何建立一套真正有效的緊急通報系統,已經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每個社區都必須面對的生存課題。

社區緊急通知兩大缺口,看看你的社區有中招了嗎?
停電就沒廣播:基礎設施的致命弱點
許多社區在規劃廣播系統時,往往將廣播主機與抽水機共用同一條市電迴路,甚至缺少 UPS 不斷電系統或備用發電機。這種設計在平時看似沒有問題,但一旦遭遇豪雨導致停電,廣播與抽水設備會同時失能,形成「雙重災難」。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凌晨兩點,暴雨如注,社區電力系統因雷擊或過載而跳電。此時地下室開始積水,抽水機停擺,而住戶最需要緊急疏散通知的時刻,廣播系統卻一片死寂。管委會委員只能挨家挨戶按門鈴通知,但在漆黑的夜晚和轟隆雷聲中,這種人工通報方式效率極低,往往緩不濟急。
更糟的是,當住戶發現愛車泡水或地下室淹水時,第一個質疑的就是「為什麼沒有提前警告?」管委會瞬間陷入被動,不僅要處理災損,還要面對住戶的不滿與質疑。
長輩不用 App,訊息落空成安全網破洞
台灣社區住戶年齡分佈中,65 歲以上長者佔比約 20-30%,這個族群對於智慧型手機 App 的使用熟練度普遍較低。當緊急狀況發生時,如果只依賴手機推播或 LINE 群組通知,這些長輩住戶很可能成為「資訊孤島」,無法及時收到重要警報。
許多長輩習慣將手機調成靜音或勿擾模式,尤其是在夜間休息時間。即使手機收到緊急推播通知,他們也可能因為沒有聽到提示音而錯過重要訊息。更常見的情況是,長輩們的手機電量在緊急時刻手機可能已經沒電或關機,完全無法接收任何訊息。
家用對講機雖然是傳統的通訊工具,但許多長輩為了避免打擾,會習慣性地關閉對講機的通知功能。當管委會透過對講機廣播緊急訊息時,這些住戶同樣接收不到警報。在緊急時刻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影響個別住戶的安全。
解決方案就是這麼簡單:智生活App整合整合對講功能
8成住戶即時收到警報都靠它,智生活App整合整合對講功能
未接可轉接市話/手機搭配雲端對講,手機、市話、對講機三管齊下
傳統廣播系統常常讓人聽不清楚,容易因為某個環節故障而導致播報失敗。
智生活社區管理系統,整合雲端對講機服務幫助社區可以同時透過手機 App 推播發送警報。
- 手機 App 推播適合年輕住戶,快速推播到住戶手機
- 專為長輩設計設定自動轉接市話通知,系統會自動撥打家用電話或指定號碼
- 室內對講機涵蓋所有住戶
- 公共廣播則確保在公共區域的住戶也能收到通知。
智生活社區管理系統「多重保險」的設計,讓通報成功率大幅提升。

社區防淹水自檢清單
完善的設備只是防災工作的基礎,定期的檢查和演練才是確保系統有效運作的關鍵。以下提供一份完整的社區防淹水自檢清單,幫助管委會建立系統性的防災管理制度。
- 排水孔/逆止閥:
每月清淤檢查 排水系統是防淹水的第一道防線,建議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檢查項目包括:排水孔是否被落葉、垃圾或泥沙堵塞;逆止閥是否能正常開合,防止雨水倒灌;排水管路是否有破損或變形。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許多社區的排水孔位置隱蔽,容易被忽略,建議製作檢查地圖,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排水點
- 排水孔/逆止閥:
- 抽水機容量:
專業評估與定期測試,≥ 地下室面積 × 0.03 m³/min僅適用於一般平地社區,如果社區位於低窪地區、河川附近或曾有淹水紀錄,建議聘請專業技師進行詳細的水文分析和設備評估。抽水機除了容量要足夠外,還要確保有備用機組,並定期進行負載測試,確認在滿水位狀態下能正常運作
- 抽水機容量:
- 雲端對講「對講機→市話」自動轉接:
這是智生活雲端對講機的核心功能之一,建議有高齡住戶社區安裝開通
- 雲端對講「對講機→市話」自動轉接:
- IoT 水位感測器雙迴路:
主備交叉稽核,水位感測器是自動預警的關鍵設備,採用主備雙迴路設計可以大幅降低誤報和漏報的機率。每月應進行一次感測器校準,確認警戒水位設定正確。同時檢查感測器周圍是否有雜物影響測量精度,以及傳輸線路是否正常。
- IoT 水位感測器雙迴路:
- 電梯底坑防水:
兩週一次專業點檢 電梯底坑是社區最容易積水的區域之一,一旦進水不僅會損壞昂貴的電梯設備,更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檢查項目包括:底坑是否有積水痕跡;抽水馬達是否能正常啟動和運轉;電梯門防水膠條是否老化、硬化或脫落;底坑照明和通風設備是否正常。
- 電梯底坑防水:
- 擋水板 & 洩水槽:
颱風前檢查水板和洩水槽是阻止外部積水流入社區的重要設施。在每年颱風季來臨前(約 5-6 月),應進行專案檢查:擋水板是否完整無缺,安裝位置是否正確;洩水槽是否通暢,有無被泥沙或垃圾堵塞;相關配件如螺栓、密封條等是否齊全。
- 擋水板 & 洩水槽:
- 發電機油量/測試紀錄:
每年一次備用發電機是長期停電時的最後防線,每季應進行一次帶負載測試,確認能在 30 秒內自動啟動並穩定供電。檢查項目包括:燃油存量是否充足,燃油品質是否良好;機油和冷卻水位是否正常;電池電壓和啟動馬達是否正常;自動切換開關是否能正確動作。
- 發電機油量/測試紀錄:
- 住戶情境宣導:
住戶的防災意識也是重要環節。建議定期舉辦防災宣導活動,教導住戶正確的應變措施:如何快速移車、如何關閉重要電源、如何協助長輩鄰居等。建議至少每年兩次,一次在梅雨季前(約 3-4 月),另一次在颱風季前(約 6-7 月)
下一場雨以前,為社區做好準備
極端降雨已成為台灣的「新常態」,傳統的人工廣播和 LINE 群組通知已無法承擔每分鐘數十萬元的財產風險。當我們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時,社區的防災能力必須與時俱進,從被動應變轉向主動預防。
智生活雲端對講機系統結合社區管理系統、手機推播通知以及對講機轉市話功能,能夠在停電、網路斷線、高齡住戶接受度不高等三重挑戰下,依然確保全社區住戶能即時收到警報。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對住戶安全責任的體現。
在極端氣候成為常態的今天,每一場雨都是對社區防災能力的考驗。與其在災後檢討改進,不如在災前完善準備。立即預約智生活社區顧問到現場進行專業評估和教學示範,讓您的社區在下一場豪雨中實現零損失、零抱怨的防災目標。畢竟,住戶的安全和信任,是管委會最珍貴的資產,值得我們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