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管理後台

社區鄰居好吵,住宅噪音管制分貝多少可以檢舉?

分享此文章

現代大樓住宅越來越多,住戶比鄰而居,聲響難免彼此影響。每個人對聲音大小感受不同,如果覺得被打擾,你知道多吵才能報警檢舉嗎?

噪音管制法:晚上十點後住宅不得超過50分貝

依照噪音管制區劃定作業準則,純住宅區夜間十點後到隔天早上六點,平均音量不得超過50分貝,否則就算噪音。換言之是否構成噪音,根據時間差異有不同規範。並且應使用符合國際電工協會標準的分貝計,以dB (A) 加權的模式進行量測,而非主觀認定大聲就是噪音。如果真的遇到鄰居很吵,懷疑音量超標可以上網購買分貝計,三四百元就能買到並不算太貴,操作上也非常簡單,只要安裝電池後將機器啟動,切換至 dB (A) 加權的模式後,將收音棒對準噪音來源即可量測。

日間
6:00-20:00
晚間
20:00-22:00
夜間
22:00-6:00
純住宅
音量上限
60 dB55 dB50 dB

判斷噪音來源:如何分辨樓上樓下噪音?

人都很相信直覺,但直覺未必是對的。網路上就有網友分享,曾聽到天花板傳來聲響以為是樓上走路聲,結果上面根本沒人。為何會這樣?其實集合住宅裡聲音傳導途徑非常多,大樓管線的水錘效應、其他戶別的聲響沿管道間傳入,或甚至是水泵、電梯等機電設備的聲響都可能因各種原因傳入,有時真實狀況跟我們預想的完全不同,建議住戶還是要多加觀察再下判斷。以下建議可以幫助你判斷聲音來源:

聲響種類來源判別方法
人為聲響講話聲、唱歌聲、音樂聲、樂器聲明顯屬於人為聲響。
遇到建議先逐戶觀察,鎖定可能戶別,再請管理室透過對講機詢問、或按鈴確認。
也有網友建議可把耳多貼地板,判斷聲來源是還自樓上或樓下。
水流聲可透過水錶確認特定戶別是否在噪音發出時用水。以此鎖定可能來源。
咚咚聲請物業協助將樓上水塔控制箱的旋轉開關,手動切到開讓水流1分鐘再關掉,如果家中聽到一樣的咚咚聲,很可能就是水錘聲。
另外,大樓建材熱脹冷縮也可能產生類似腳步的聲響。
如果腳步聲伴隨其他明顯是人為的聲響如小朋友打鬧聲,則較有可能真的是鄰居所為。
轟隆聲轟隆聲通常較可能是機電設備運轉聲沿管道間傳入。可鎖定幾個假設來源進行觀察。
例如是否每次電梯、地下室抽風機啟動時有對應轟隆聲?是否有固定轟鳴的時段?不要因距離遙遠就咬定不可能。
曾有一名高樓層網友排查後發現聲音竟來自一樓早餐店抽油煙機。
所以建議可以由近到遠地毯式排查,如果對社區設備不熟,建議向物管人員尋求協助。

覺得吵,但音量未達噪音標準怎麼辦?

確定來源後,下一步就是檢視音量是否超標。如果未達標,原則上並沒有辦法強制對方降低音量或避免特定行為。例如樓上半夜上廁所洗造的流水聲、隔壁打麻將、聊天,音量若沒超標就是個人自由,無論住戶或管理人員都不能禁止。最多只能拜託對方,看對方是否願意協助配合。

若覺得社區機電設備聲響太吵,即便量測未達標,還是可以透過調查了解是否有其他住戶也覺得被打擾。如果多數住戶都有相同感受,可透過管委會或區大決議,讓社區評估設法改善。

如果上述手段無法將聲音降至你可以忍受的範圍,音量又始終未超標,或許就得視情況加強管道間隔音、或使用耳罩耳塞等方式減少聲音的影響。你也可以尋求醫生協助,在醫師指示下透過助眠藥物來幫助入眠。若用盡上述方法後依舊覺得鄰居聲響很困擾你,也可能你真的對聲音特別敏感,就得考慮是否需搬家或改住透天了。

鄰居音量超標,如何檢舉噪音?

如果社區鄰居發出音超標該如何對付?建議撥打110向警方檢舉或直撥1999市民服務熱線尋求協助。並在警察到場前透過手機錄影方式,將鏡頭對準分貝計,錄下量測值作為取證。也可以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請管委會協助制止,制止不從可報請政府主管機關處裡。上述檢舉一旦成立,都將處以罰鍰。另外需注意的是,檢舉後不論是否開罰這些拍攝的證據都要好好保留,日後鄰居噪音若執意不改,這些都會是採取法律途徑時的重要事證。

鄰居噪音超標檢舉也沒用怎麼辦?律師:可用「惡鄰條款」訴請法院強制其遷離

萬一遇上惡鄰,量測超標、檢舉後也處以罰鍰,對方仍惡性不改,經常發出噪音該怎麼辦?其實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有規定,只要住戶發出噪音的違法事實,可由管委會限期3個月改善,若住戶仍惡性不改,管委會得依照區權會之決議,訴請法院強制其遷離。這就是著名的「惡鄰條款」。(可參考案例:男子半夜送音樂擾鄰清夢 高院判需強制遷離)

只是需注意的是,此手段只適用於社區住宅,一般透天無法適用。並且,作為最後手段,最好要走完前面完整錄影錄音蒐證、檢舉、以及罰鍰事實成立的流程,並搭配書面存證信函告知對方製造噪音的事證,限期對方3個月內改善、若未改善社區依照相關事證採取法律行動。通常情況,走到這步都能對製造噪音的住戶起到一定震懾效果。若對方執意不配合,再透過區權會決議訴請法院強制遷離,勝訴機率會較高。

台灣平均每年3起噪音殺人事件!社區應建立溝通管道即時處理噪音

根據統計,2021年起到2023年止,兩年期間台灣至少發生了6起「噪音殺人事件」。綜觀這些事件共通點都是集合式住宅或社區,其中部分事件是受打擾方誤判噪音來源、或因長期隱忍情緒爆發所致,顯示出台灣社區噪音問題處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其實噪音問題不必在隱忍與爆發間二擇一,社區應該建立住戶和管理者之間暢通的溝通管道,讓住戶知道遇到類似問題時是可以即時反映與處理的。即便量測後音量未超標,管理者也能適時幫助受擾住戶調整心態、或提供隔絕噪音的相關建議,避免情緒積累導致憾事。

如果社區希望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智生活就是一個很棒的溝通平台。App意見反映的功能可以讓住戶線上即時反映問題,管理者可線上即時查看與回覆。過程中除管理者,不會有其他人看到意見反映者的身分,對話也都會雲端永久留存紀錄供日後調閱,做為檢舉訴訟的事證。若問題急迫,例如想反映噪音問題確認來源,住戶可以隨時透過App的雲端對講功能撥打給管理室,管理室有需要也可以撥號給其他住戶做確認了解。幫助社區能在第一時間確認問題、提升居住品質同時,可減少不良情緒的累績與悲劇的發生。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