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費為什麼越來越貴?從社區支出結構看管理費

身為管委的您,是否也曾像影片中聊到的一樣,受到住戶質疑:為什麼我們社區的管理費比別人貴?為什麼我們社區的管理費漲價?本文將從社區年度的支出結構出發,拆解管理費計算公式、分攤邏輯、試算案例、漲價原因,並建議管委會向住戶溝通管理費收費項目的要點。

社區支出常見結構

一般社區的常見支出項目包含保全費、清潔費、公共電費、電梯保養等,其中以人事類的支出占比最高。依下方案例社區參考範例來看,人事支出(保全費、清潔費)的占比,高達總支出的50%。

管理費怎麼算

參考公式

  • 年度總支出:各項費用加總
  • 安全係數:建議 3–10%,視為年度預備金/緩衝
  • 分攤基數:可用總坪數或總戶數
  • 分攤係數(示例):坪數×1.0、樓層×1.05、車位×0.3

管理費的計算,多數社區皆以年度預算為基礎,除以管理費期數(此處以月繳計算,共12期),並按面積或戶數分攤。此公式僅作為範例,社區可依規約另設分配權重。

案例試算

影響管理費的因素

管理費的實際金額,除了受到以上說明的坪數、分攤戶數、社區支出結構的影響外,社區年齡、大環境的變動也都會影響社區支出,導致管理費漲價。

人事成本增加 → 清潔/保全費用上升

114 年(2025/01/01 起)台灣最低工資提高至月薪 28,590 元、時薪 190 元,多數清潔與保全人力的底薪與排班成本會連動上升,帶動外包合約費用調整。(參考對照:113 年月薪 27,470 元 → 114 年 28,590 元,單人月差 +1,120 元,未含加班/津貼/勞健保雇主負擔等)。

舉例:若社區有保全 4 位+清潔 1 位(合計 5 人),僅以最低工資調幅估算:
→ 5 × 1,120 = TWD 5,600/月;若雇主保險等附加成本抓 10% 緩衝 → 約 6,160/月。

電價上漲 → 公共用電成本上升

電價調整,社區「公共用電電表」(常見屬於表燈非營業用/其他類別)的每度電成本即受影響。編列預算時,應以用電度數(kWh)×新舊單價差計算年增幅。

舉例:若大樓公共用電每月 10,000 kWh、電價平均上調 +0.2 元/度 → 年增 10,000 × 0.2 × 12 = TWD 24,000。
備註:請依社區實際電費帳單分季節/級距估算;台電夏/非夏分段計價請參照電價表。

2 台低層電梯:3,000×2=6,000 kWh/年;每度調升 +0.2 元 → 年增 TWD 1,200。
2 台高樓電梯:30,000×2=60,000 kWh/年;每度調升 +0.2 元 → 年增 TWD 12,000。

設備老化維修頻率提升 → 維修/檢查/材料預算拉高

電梯(法定維護與年檢頻率)
法規要求按月維護保養並留存紀錄,安全檢查頻率依用途與屋齡而異。一般大樓多為每年一次。屋齡超過15年者,多數類型提升為每半年一次或每年一次。

電梯越老,檢查頻度↑、耗材更換率↑、故障停機時間風險↑,預算遞增。

外牆磁磚/飾面(安全診斷與修繕)
屋齡增長、熱脹冷縮與滲水會提高鼓脹剝落風險。多個直轄市要求外牆安全診斷檢查與申報,若未依規定申報,則處罰鍰並限期改善。

需編列檢測(如打診/紅外線)+繩索/吊籠作業+局部修補或全面更新的預算與期程。

公設設施(園藝、泳池等)
園藝綠化:地方工程/養護規範列明日常作業包含澆水、除草、修剪、草坪修整、補植、病蟲害防治、施肥等;多年後植栽汰換率與災後搶修需求上升。

游泳池:必須符合水質標準(例:pH 6.5–8、有效餘氯 1.0–3.0 ppm、總生菌數/大腸桿菌群限值),實務上意味著藥劑耗材、每日檢測、循環過濾運轉與耗電成本。


智生活作為連結管委、物業與住戶的溝通利器,整合管理費、社區公告、規約辦法等功能,協助管委在管理費相關的議題溝通上,更加全面、有效:

  1. 公告
    發布會議通知、會議紀錄,召集區權會,取得住戶共識,並將管理費調整的原因、幅度公告給住戶。
  2. 規約辦法
    上傳管理費調整後的社區財務管理辦法,供住戶查閱。
  3. 管理費
    自動產生繳費單、提醒住戶繳費,並明確列示管理費收款的項目明細,讓住戶知道他繳的這筆管理費將會被如何運用。
分享此文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