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住戶對充電樁提案無感?管委必看:3個關鍵說服冷淡住戶

想實際與最專業的社區充電樁專家針對自己社區遇到的困難來一場面對面的討論嗎?

快來參加免費全台巡迴講座


讓你的「未來式」提案,變成住戶的「現在式」共識

我們社區現在又沒有人開電動車,幹嘛花這筆錢?

如果你是社區管委會的委員,推動電動車充電樁提案時,是不是常聽到住戶這句冷淡的回應?你很清楚這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對沒有電動車的住戶而言,這筆龐大的工程費就跟「沒來由的奢侈品」一樣,既無感又多餘。

這不是住戶反對充電樁本身,而是你還沒幫他們看見「為什麼這件事現在就要做?」

根據「智生活」社區充電服務團隊長期與管委會合作的經驗,要將「充電樁提案」從「未來式」轉變為住戶認同的「現在式」,關鍵在於你必須從「講技術」轉為「講價值」

一個成功的區權說明會或委員例行會議,應該從住戶最關心的三大面向切入:未來的趨勢、當下的價值,以及最貼近他們的生活情境

根據「智生活」社區充電服務團隊經驗,要把提案從「未來式」轉為「現在式」,關鍵在從講技術改為講價值:以趨勢資產情境三大面向切入,讓住戶看見與自己切身相關的立即利益。


第一,從趨勢與政策面:這不是潮流,而是必然

在社區委員例行會議區權大會上,別只談規格,更要讓住戶看見政策與時程。

  • 2040年禁售燃油車: 引用政府 經濟部能源署 公布的「2040年禁售燃油車」政策,這句話能立刻讓住戶理解,未來他們的孩子或親友,甚至自己,都可能需要電動車。這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一個正在倒數的時程。
  • 用數據圖表說話: 在會議上,用一張簡單的台灣電動車銷量成長曲線圖,視覺化地呈現數據。例如,從2020年到2023年,電動車的掛牌數幾乎每年都呈現翻倍成長。這樣的具體數字比任何口號都更有說服力。
  • 綠能法規推動: 許多縣市已開始修正建築法規,要求新大樓必須預留充電設施。這也意味著,一個連基礎設施都沒有的「舊」社區,在需求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將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第二,從房價與市場面:這不是負擔,而是資產

房產是多數住戶最重視的資產,也是最能觸動他們利益的議題。將「充電樁」與「房價」連結,能將提案從「公共議題」轉為「個人資產保值」。

  • 租賃市場的秘密: 許多房仲業者或房仲公會已觀察到,具備充電樁的社區,在租賃市場上詢問度更高,甚至能開出更好的租金。這對於許多將房屋作為投資的住戶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利多。
  • 房產搜尋的新關鍵字: 提醒住戶可以打開任一房仲網站,看看「充電友善」或「社區充電樁」是否已成為篩選條件。當這類關鍵字開始頻繁出現,就證明市場需求已悄然成形。一個未來的買家,絕不會選擇一個連充電都成問題的社區。

第三,從人與情感面:這不是冷冰冰的工程,而是你我的故事

理性數據說服腦袋,但要觸動人心,需要情感共鳴。透過真實的故事,能有效打破住戶的防衛心。

  • 邀請真實案例: 如果社區有住戶已經購買電動車,可邀請他們現身說法。例如,分享因為社區沒安裝「電動車充電樁」,下班後還得開到外面公共充電站排隊的辛苦經驗;或是因為沒辦法充電,只能忍痛賣掉電動車。這種身邊的故事,比任何簡報都來得有力量。
  • 回饋正向同儕影響: 如果有住戶曾私下向委員表達對安裝充電樁的意願,經其同意後,可在會議中匿名分享:「其實我們社區已經有3位住戶在關心這個問題,他們希望未來能在家裡方便充電。」這能形成一種「原來不只我一個人有需求」的群體效應。

實務建議:讓提案落地,從「動心」到「行動」

光靠說服還不夠,你還需要一套可執行的流程,讓住戶從「我認同」轉變為「我願意支持」。

  1. 主題式說明會: 舉辦一場名為「社區永續未來:充電樁與資產保值」的講座,而非單純的「充電樁說明會」。主題設計能立刻吸引不同面向的住戶。
  2. 情境式問卷: 設計一份簡單的「住戶需求意向調查表」,問題可從單純的「是否贊成」轉為情境題:「如果明年您想換電動車,您希望社區是否有充電服務?」
  3. 提供實體體驗: 如果有合作廠商願意,可安排鄰近的「充電樁」示範社區參訪,或是提供模擬 App 讓住戶體驗預約與充電的便利性。
  4. 視覺化倒數: 在社區佈告欄或LINE社群中,張貼「綠能未來倒數」視覺化看板。例如:離2040年倒數還有幾年、周邊充電站排隊現況等,製造緊迫感。

智生活的專業顧問服務,讓你的提案不再孤軍奮戰

面對這些挑戰,你不需要單打獨鬥。智生活社區充電服務提供專業顧問團隊,協助管委會將這些「說服心法」化為具體行動:

  • 簡報策劃: 協助製作專屬社區的「充電樁講座」簡報、視覺化圖表與意向調查問卷。
  • 成功案例: 提供已安裝社區的名單與成功經驗。
  • 實體講座: 擁有眾多社區成案經驗的顧問與工程博士,帶您一步步探討成案關鍵。
  • 視覺化素材: 提供吸睛的視覺設計素材及文宣品,讓社區公告不再冰冷。

結語

一個成功的社區提案,不只關乎技術,更關乎人性。當你成功將「充電樁」從一項冷冰冰的工程,轉化為關乎「社區資產價值」與「未來生活便利性」的議題,你將會發現,住戶的冷淡將轉化為期待,甚至成為最堅定的推動力量。

將你的想法付諸行動,為社區的永續未來跨出關鍵的第一步!


FAQ:

1. 我沒有電動車,未來也不打算買,為什麼要我負擔這筆費用?

簡答: 提案的核心是「使用者付費」,只有使用充電服務的住戶才需分攤相關費用。社區的公共工程費用通常來自於公共基金,這筆費用是為了提升全社區的資產價值,而非個人負擔。

  • 服務費用:由使用者自行繳納。
  • 公共基礎工程:降低未來維護成本、提升競爭力。
  • 資產保值:對所有住戶都有利。

2. 安裝充電樁會影響我的停車位嗎?

簡答: 合格的充電樁安裝廠商會依照內政部營建署的安全指引進行施工,配電線路與設備安裝會盡可能不干擾住戶停車動線,並維護停車場的美觀。

建議:事前溝通施工時段與動線規劃,有助降低住戶的不便感。

3. 充電樁的電費怎麼算?會不會讓社區公電變貴?

簡答: 專業的社區充電服務會採用獨立電表與專用迴路,精準計算每位住戶的充電用電量,並搭配後台系統實現自動計費。這樣能確保充電費用獨立於社區公電,達到「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

建議:公平透明的計費與查詢機制,是提案能否通過的關鍵。

4. 聽說充電樁很容易起火,安全嗎?

簡答: 專業的「電動車充電樁」設備皆具備多重安全防護機制,例如電流異常偵測、高溫偵測與自動斷電功能。此外,專業廠商會協助社區符合內政部消防署的消防法規,並定期維護,將風險降到最低。

建議:權威規範+具體機制回應恐懼疑慮,是化解住戶擔憂的關鍵。

5. 社區要怎麼挑選合適的充電樁廠商?

簡答:除了價格,更要看是否提供專業顧問服務完整維護EMS 電能管理社區成功案例等一站式能力。

建議:提供明確的評估清單,能有效幫助委員做正確決策。

分享此文章
返回頂端